安庆馄饨(安庆馄饨培训)
安庆馄饨
挑一副担子,安庆馄饨,在空地上支起一个桌子,摆两把凳子,就是一个馄饨摊,现在很难看到这场景了,而这却是老金对家乡安庆馄饨的印象。

这一副担子,可是百宝箱:一边是凳子桌子,一边是炉子,炉子上架口鸳鸯锅,一边煮骨头汤用来做馄饨的汤汁,一边是清水用来煮馄饨;抽屉里放着馄饨馅馄饨皮,各种调料盐酱油葱花鲜辣粉猪油;
做馄饨的有的是挑着担子沿街卖,有的是固定地方等客;
只要有客人招呼,就可以现包现下馄饨,担子里面有个小风箱,火力不够拉几下火就呼呼上来了。
老金只记得儿时和奶奶路过安庆去见父母的时候,曾经在街上吃过一回安庆馄饨,安庆馄饨,头一次吃到这么鲜香到东西,心里那个爽快,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安庆馄饨的来历:光绪年间安庆小南门附近一个绰号叫江毛的人,天天挑着担子卖水饺,称之为江毛水饺,是用猪的后腿肉剁碎,加虾仁榨菜制成馅,很薄的馄饨皮包起来,用猪骨头煮的汤来煮这个馄饨,具有皮薄,肉嫩,汤鲜三大特点。
安庆馄饨培训
安庆,是一座沿江城市,安庆馄饨,与码头有关。
据说这种皮薄、个小的馄饨,兴起于清朝光绪年间。最开始挑着板凳卖,后来挑担子卖,馄饨皮薄,个小,易熟,一碗馄饨飞快就做好了。
安庆馄饨的特点状如猫耳,馅如珍珠,安庆馄饨,皮薄如纸,汤鲜味醇。特别是汤,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鲜汤,有就是猪油白开水也鲜。
这三个特点就构成了跟外地其他馄饨的显著区别。
小时候,早上揣上五毛钱出门去吃扁担卖的馄饨。扁担两头挂着一家子的生计。一边,是个木柜,嵌一口鸳鸯锅,一边是熬得浓香骨头汤,一边是开水。锅下面是炉灶,有的是风箱的,有人来买馄饨了,拉几下小风箱木制柄,火苗伴着吱呀吱呀的木器声欢腾起舞,锅中汤水咕嘟咕嘟滚起来。
安庆馄饨馅的做法和配料
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我去万达广场购物,天还早,没开门,想找个店吃点什么,车绕广场兜了两圈,在一背街小巷停住,见有一“安庆馄饨”店眼前一亮,忙驻足上前。
店铺不大,两间屋里一间放灶台,一间摆了三张方桌,就有点局促,但还干净。店主是一对40来岁的夫妻,一口安庆方言,女的在吆喝着招呼食客,汉子则蹲在一旁默默地包着馄饨。
我要了一碗馄饨,拣了一个位置坐下等。不一会儿,女主人亲捧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置于我面前。碗不大起眼,是黄褐色的小瓷碗,敞口。那一碗馄饨,看起来倒是齐楚可人,诱人下箸。白的馄饨,黑的紫菜,又点缀以绿绿的香菜。先呷一小口汤,嗯,还差不多,甜咸适中,称得上是鲜美。夹起一个馄饨,混饨皮的边缘薄而透亮。咬一口,很香,安庆馄饨,很鲜!安庆馄饨那特有的香鲜味不禁勾住了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