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创业故事(董明珠创业成功的故事简短)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董明珠创业故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董明珠创业故事以及董明珠创业成功的故事简短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主要内容一览

董明珠创业故事(董明珠创业成功的故事简短)
1大器晚成不失天铁娘子分董明珠的创业之路
今天要讲述的这位职场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80后励志网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 励志故事 。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格力董明珠,职场女性 励志故事 ,2013年度经济人物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三、铁腕解决欠款问题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里就把全部问题解决了。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这下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没有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就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强硬带来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没有l分钱的应收账款,也没有l分钱三角债。此后,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划款,你拿不到一个货;只要划款过去,从不拖欠货的。董姐办事,服气,放心!
四、职场女人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把钱货关系,变成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年,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1996年,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销售增长17%,第一次超过春兰。

董明珠创业故事(董明珠创业成功的故事简短)
2讲述格力总裁董明珠的创业奋斗史揭董明珠当年如何做销售
董明珠的创业奋斗史让人看了除了佩服就是佩服。一个女人经历了丧夫之痛,却能坚强的面对生活,更是把日子过的风风光光。这个女人真的很厉害,很坚强。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都没有将这个女人打倒,就是男人也不一定能像她这样坚强。那么当年的董明珠如何做销售的呢?下面我为你讲述这个女强人的奋斗故事。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丈夫在儿子2岁时病逝,这一事件成为董明珠人生的转折点。
1990年,她辞去工作,将儿子留给奶奶照顾,自己南下打工。36岁从格力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并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格力内部却出现了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经受住了诱惑,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6年,空调业凉夏血战,已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宁可让出市场也不降价,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国内一些厂家成百上千人的营销队伍。8月31日,董明珠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促使该年格力销售增长17% ,首次超过春兰。
3从家庭主妇到格力空调董事长铁娘子董明珠为什么能够缔造传奇
提起董明珠,人人皆知她是一个商业传奇人物,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曾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这件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而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纵观她的职业之路,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到销售女王再到现在的格力公司董事长,董明珠用坚持和执着的品质一直在创造奇迹。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者的最佳品格——永不言败。即使穷途末路,也无所畏惧。
如董明珠所说:“要么全力以赴的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
商场如战场,成王败寇,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的路一帆风顺。董明珠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要成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何为狠,我是这样理解的,狠就是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永不言败才是纵横商业的秘诀。
美国电影巨星史泰龙出道前异常落魄,有一次身上只剩下了100美元,连房子也租不起,只能睡在金龟车里,但他立志要当演员,并非常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聘,但都因外貌平平、咬字不清等原因被拒。
他没有灰心,随后写了《洛基》剧本,并拿着剧本四处推销,继续接受别人对他的嘲笑和奚落,他一共被拒绝了1855次。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一个肯拍《洛基》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但又遭到对方不准他在电影中演出的要求……
扪心自问,你能面对1855次的拒绝仍不放弃吗?相信99%的人都很难做到,但史泰龙能,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成功了。
有时候我们在失败后会很沮丧,并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行业呢?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呢?
也许,你真的不适合这一行,真的没有天赋。但,一定要记住,既然当初做了选择,那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应该言败,否则,极容易掉进大半生一直在高频选择行业或职业的迷茫状态,最终,你可能连刚入行的职场新人都“干不过”,这才是非常糟糕的人生!
不轻言放弃才是成功者最佳的品格。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最终使我们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和不轻言败。
创业故事">4董明珠的励志创业故事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刚的捍卫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x、受x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
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董明珠相信,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不能模棱两可,说变就变。
她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刚刚出台了一个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将不承担责任。但是制度刚出台没多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师,由此引起争论,最后司法判决下来,还是要司机承担责任。“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认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样规定就该怎样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来,没有制度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到位,许多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就是好人变坏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忠诚”是董明珠最爱的两个字在格力的八字厂训中,忠诚是第一位的。“忠诚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我听你的话",而是服从"规则",忠诚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服从于大"道",正道。”董明珠这样解释。
柔的崇尚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董明珠认为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
对于当下正热的企业公民的问题,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年11月,格力电器在成立20周年之际评选出20名“品质见证大使”,他们是格力电器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户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评选出来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生产日期为1986年6月(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生产)。对于长达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坦言“没有想到”,“但这充分说明了格力服务用户,用户成就格力的共赢法则”。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层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写的两本书《棋行天下》、《行棋无悔》,及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行棋无悔》的电视剧碟片。书的`旁边是一个“爱心助学”捐款箱,一侧的爱心提示卡片上标注了书及影碟的市场价格,并写着“您的认购将全部捐助教育事业”。
对于“爱心助学捐款箱”,在董明珠看来,自己著作的收入,本来就是应该回馈社会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讲,经常会把自己的书送给听众。后来,董明珠索性将“赠予”改为“销售”,然后将书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有许多来格力参观学习的单位或供应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资料回去学习,于是格力索性辟出这么一个角落,随人自取,并不刻意推销。“每年会有一万多元钱吧。”格力电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格力电器的员工介绍,迄今为止,董明珠已将自己两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3座小学,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身处逆境中的人。
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在内部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格力更多倡导文化教育,而不是经济交易。在董明珠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带一种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难建设好企业文化。
“格力员工都有一种爱心,在格力无论谁有不幸,或者灾难,格力员工就会在小范围或者大范围,主动捐款帮助他。”格力公关部的人士介绍。
从周围的人做起,格力已经形成这样的文化:哪个分厂、部门,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据其需要或困难的大小来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形成帮助、关爱别人的企业文化。
“慈善这件事,靠我一个董明珠是做不了的,应该所有的人都去做,这才是有意义的。当你的行为能够感动和带动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有价值的。”董明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