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批注(傅雷家书批注1957年)
傅雷家书批注
我们十分有幸见到了一本周昌谷先生批注过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批注,这本268页32开本的书籍是1983年6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周昌谷认真阅读后,最后附写一封给女儿的短信,当年吉诺(周天绛)15岁。短信全文如下:

傅雷家书批注(傅雷家书批注1957年)
吉诺女儿: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自己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虽然我没有傅雷的博学和深刻,傅雷家书批注,但我相信自己也有些经验足以供你参考的,但我病了十多年,什么也办不到。向你推荐此书,希望你将它当作爸爸要说的话来读,我是很高兴的,我希望你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1983年爸爸于九里松
1983年下半年,周昌谷已沉疴不起,从128医院转到117医院,又从117医院转到浙江医院。他知道患病12年来,今后的日子已经不长了,但他有两件事弃舍不下。一是他艺术上有很多创见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他得画一批画出来。二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吉诺年幼、天真、无知,对她的成长实在放心不下。
傅雷家书批注1957年
——读《傅雷家书》有感
鲁迅先生老年得子,难免有些溺爱。有人对此不解,鲁迅以诗作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连被人认为非常凶猛的老虎都知道关爱小老虎,何况有血有肉有情的人呢?
父爱其子,形式可多种多样。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傅聪用家书的形式作为一种互通情况、进行家教、表达父爱的一个手段。在儿子傅聪去国20多年的时间里,从1954年到1966年,傅雷给傅聪写的中文信件就达190封。在这190封信中,傅雷时而像“恩师”一样,对孩子的艺术进行指点;时而把儿子当做讨论艺术的对手,对乐理知识进行探讨、交流;时而像一个深谙“事故”的行家里手,教育孩子应该如何为人处事;时而又像一个细致入微的“慈父”,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以及与事业的关系。190封信,达10余万字,有时又是带病写下来的,其间寄托着父辈的多少辛勤的汗水和甘甜的乳汁啊!
傅雷家书批注每一章
傅雷老先生自己总结的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傅雷家书批注,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2把艺术教育只当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
3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喜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傅老说“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多么质朴的教育观念,不带一点功利目的。反观现在教育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且大多是功利的。现在教育浇灌出来的是明艳的花,终究是昙花一现。但是在傅老教育哲学下则生长出参天大树,傅雷家书批注,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