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是什么时候(女生节是哪一天)
女生节是什么时候
伴随着女生节和女神节悄然替换“妇女节”,女生节是什么时候,一个严肃的平权议题消解了意义,商业社会将这一天与购物、宠溺联系在一起。女权主义者高举“反三八过三七”又是一种内部的分裂,一个部分人反感对妇女节意义的消解,最先受到抨击的就是高校里的女生节横幅,女权主义者认为女生节横幅里的标语简直就是性骚扰,而有另一部分享受社会对于女神和女生的宠溺,半天假期以及鲜花礼物——这也是一种“糖衣炮弹”。我们需要较真的不是我们到底是女生、女神、还是妇女,而应该是我们是否真正地实现了自我的独立,这种独立应该是从精神到行动的,我们既认可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权利,也明确义务,既能维护自我权利,也能尊重男性权益。

女生节是什么时候(女生节是哪一天)
而且,这个节叫做“女生节”,而不是“妇女节”或直译为“国际女性日”,刻意地将“女性”划分为了“女生”和“妇女”两个人群,在分等的过程中形成了隐性歧视,即年轻漂亮的“女生”被放在了等级最高的位置,随着婚育和年龄增长而贬值。不需要男性来帮忙买东西,劳动妇女最光荣!
女生节是哪一天
三八节还没到,全国各大院校开始大张旗鼓庆祝三七女生节(女神节),据说,因为没有女生愿意称自己为妇女,但又不愿意放弃这一节日特权,所以,三七女生节就诞生了。更奇观的是,三七可不是一个静悄悄的节日,据说各大高校的男生争先恐后拉起横幅,竞相开展表白大赛。
美国历史学家白露(TaniBalow)曾经用词语错用这个概念来形容“妇女”这一词语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在中国古代,在家为女,嫁人为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妇”和“女”紧密地结合在父系家族关系的纽带上;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女性”这个词语出现了,既学习了西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性别差异(genderdifference)的观念,理解女性是与男性不同的群体,也强调“新女性”的改造和建构国家现代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3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下,“妇女”这一词语被创造出来,她与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女生节是什么时候有的
明天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了,节日还没到,女生节是什么时候,飘已经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三八妇女节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冒着粉红泡泡的节日,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表白节......
甚至一个女性的节日,变成“男性对女性评头论足”的节日。
来源|豆瓣小组
而被污名化的“三八”“妇女”,以及太多花哨的别称,已经摧毁了这个节日传达的意义,彻底埋葬了这个词产生的力量。
谁还会记得,国际妇女节(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的初衷,女生节是什么时候,是赞颂全世界的妇女为争取平等而走过的斗争之路,以及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做出的贡献。
1951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
本质,应该是纪念用鲜血为我们争取权利的女性先驱,呼吁妇女权利,女生节是什么时候,而不是用所谓女神称谓降智。